
與藺草不解之緣
吳素珠在五歲的年紀開始接觸藺草,跟在媽媽身邊當作小助手,因為好動喜歡玩耍,初學技巧不熟悉,常常編到一半就跑出去玩耍,等到玩回來再繼續編織,也許是因為身處自由的編織環境,造就往後的 編織人生用『把玩』藺草的態度創造出不少精彩作品。
從五角到五元的手路
從那時學會編織起,吳素珠在藺草編織的路途上不斷成長。她小時候學會編織童子軍帽,印象深刻賣的作品五角元可以讓她吃五支冰棒,價格隨著越編越精緻,從五角一路賣到五塊,對當時只有國小四年級的她來說,是一份珍貴的成就感。編織技巧逐漸提升後,有同伴找上她合作編織四邊框的草席,編織一件需要將近一個月的時間,於是,一人負責析草,吳素珠與另一人專注編織,三個人合作編織出草蓆,讓她了解團隊合作的重要性。這次合作機會也讓吳素珠獲得編織技巧上的大提升,不過隨著合作同伴結婚出嫁,成年後的吳素珠,跟隨阿姨女兒一同前往北部發展,暫別熟悉的藺草編織,踏入了車縫行業。
與藺草的再度合作
因緣際會下,一位也會編織的長輩跟她說:『妳就會編織藺草,為什麼現在不做?現在價格很好。』一位親戚將藺草交給吳素珠,她就利用這些藺草編織枕頭蓆,重新展開這項編織技藝。起初,她將藺草的枕頭蓆的作品賣給帽蓆行,直到藺編作品景氣不好時期,有次枕頭蓆賣不出去,吳素珠便嘗試把枕頭蓆拿去藺草文化館銷售,因編織作品細膩,受到館方人員認可,便開啟雙方的合作,之後開始專注於製作草帽和提袋,後續一直維持與帽蓆行跟藺草文化館的合作關係,呼應了她所提到合作的重要性。
玩出專業的素珠
吳素珠從童年時期的玩耍,到逐漸形成的技術,再到成年後的專業發展,都反映出她的成長和成就。堅毅、創意和不斷學習的精神,使她在藺草編織的領域中綻放出獨特的光芒,為這傳統技藝注入了新的活力。